企业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路径分析
企业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路径分析
在“放管服”和体制机制改革双重政策机遇叠加下,开发区如何优化企业准入阶段营商环境事项以提高市场主体进入便利度?本文将在全面盘点与开发区密切相关营商环境关键事项基础上,通过对标分析解构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路径。
一、企业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关键事项盘点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企业准入阶段的营商环境指标包括“包容普惠创新”、“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参照开发区的一般职能权限和企业准入阶段的高频事项,建议开发区重点优化“开办企业”和“办理建筑许可”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因此,本文将对 “开办企业”和“办理建筑许可”所涉及的事项开展标杆研究,并据此分析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的主要优化路径。
二、企业准入阶段营商环境对标分析
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营商环境评价的维度主要包括环节、时间和成本。因此,本文将选取“优化流程”、“压缩时间”和“降低成本”作为企业准入阶段营商环境对标分析的主要内容。
01、开办企业指标对标分析
根据近年来国家对各地营商环境评价的结果,深圳、杭州、银川和西安被列为企业开办标杆城市。参照以上结果,本文选取以上四个城市作为对标对象,分析以上城市优化企业开办指标的关键举措。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对标结果来看,标杆地区主要通过数据共享、并联办理、免费刻章和赠送税控设备等措施实现了企业开办“2环节、0.5个工作日、零成本”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
02、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对标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各地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北京、上海、厦门、沈阳和衢州被列为办理建筑许可标杆城市。参照以上结果,本文选取以上城市作为对标对象,分析以上城市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相关事项的关键举措。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对标分析可知,标杆地区主要通过在线联合审批、项目分类管理、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等方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和压缩项目审批时间,并通过压缩中介服务审批事项和实施政府购买审图服务等方式降低企业办理成本。
三、企业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针对企业准入阶段营商环境关键事项,结合国内营商环境标杆案例,对企业准入阶段开发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议如下:
01、建立并联办理机制,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根据世界银行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办理环节是影响“开办企业”和“办理建筑许可”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并联办理则是压缩办理环节的有效手段。建议开发区系统梳理企业准入阶段营商环境指标的业务办理流程,研究各环节实行并联办理、联合审批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案,建立跨部门的并联审批机制。
02、少准入审批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各项审批环节设置的审批前置条件是影响“办理建筑许可”办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建议开发区系统评估“办理建筑许可”各环节所设前置条件的必要性,研究实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的可行性。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减少准入审批限制。
0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业务办理成本
虽然政府买单能够直接降低企业在准入阶段的成本,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准入阶段的业务办理成本并没有下降。建议开发区深入分析企业准入阶段各项业务的费用构成,并构建各项业务费用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考核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服务质量考核等方式降低业务办理成本,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