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分析


受高铁、民航、网约车以及私家车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传统公路客运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局面,行业整体下滑趋势已经凸显。加之新冠疫情的持续,极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快速推动业务转型已成为传统公路客运企业的唯一生存之道。

 

一、多重冲击导致公路客运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

 

01、旅客运输量趋于饱和,公路旅客运输量呈明显下滑趋势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自“十三五”起,全国总体旅客运输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公路客运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其运输量在近几年下滑幅度较大,虽然仍是大多数居民选择出行的方式,但在所有出行方式中的占比已从“十三五”初期的81.4%下降到“十四五”初期的61.3%,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中长途旅游的出行方式从公路转为铁路和民航。

 

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分析

 

02、铁路、民航在中长途客运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公路客运生存空间被挤压

 

抛开2020年疫情影响因素,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铁路和民航旅客运输量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另外,随着高铁网络的逐步细密,预计铁路旅客运输量仍将持续保持上扬趋势。

 

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分析

 

铁路与民航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主要承载中长途旅客,高铁和飞机安全、舒适、快捷的特点是主要原因。随着铁路和机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高铁和民航交通网络变得越来越细密,使得其在中长途客运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总体出行需求趋于稳定的大环境下,公路客运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03、聚焦于中短途市场的网约车向上发展趋势已现,传统公路客运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十三五期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约车合法化、正规化,网约车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开数据显示,网约车用户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速,使用率也一直稳定在40%左右,即使受疫情影响导致2020年上半年网约车用户规模出现明显下滑,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公众对网约车需求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快速回升。相较于其他公路出行方式,网约车受疫情影响是最小的。

 

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分析

 

相对于传统公路客运定时、定点的运输方式,网约车出行更加灵活和快捷,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在政策指引下,我国网约车行业已于2020年底开启全面新能源化。所以无论是从用户需求还是社会效益来看,网约车必将迎来持续发展,这对中短途市场的传统公路客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

 

04、私家车保有量逐年提升,自驾成为出行新选择

 

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不断提高。对美好舒适生活的追求、疫情时代安全防范意识、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等一系列因素正在推动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自驾出行已经成为中短途出行旅游的一个重要选择。

 

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分析

 

二、危机之下公路客运企业面临的新机遇

 

01、新客规出台,解除了传统班线发展桎梏

 

新客规明确提出定制客运车辆可以不进站,在客运班线的起讫地、中途停靠地让所在的市县城区根据乘客需求灵活停靠;同时鼓励发展客运站“一站多点”模式,鼓励客运站在其所在的城区范围内的客流密集地点设立停靠点;并且放松了对中途下客的管制,允许客运班车在起讫地、中途停靠地所在的市县城区沿途下客。

 

新客规的出台,彻底解放了传统客运企业班线“站到站”的经营限制,鼓励公路客运企业充分发挥“门到门”“点到点”优势,以便更好地满足旅客便捷乘车需求。

 

02、旅游行业蓬勃发展,为公路客运发展旅运结合带来更多机遇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量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实际增长率为2.1%。全年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在游客人次方面,“十三五”国内游客人次持续增长,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他年度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在旅游收入方面,“十三五”旅游收入增长率也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率和全国游客人次增长率,旅游业已经迎来蓬勃发展阶段。

 

03、城乡一体化政策将持续推动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发展

 

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和镇村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是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的重要举措。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是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积极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四好农村路,城乡一体化政策持续推进,为传统公路客运企业发展城市公交、农村客运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新形势下传统公路客运企业的转型之路

 

01、调整传统客运运营模式,实现客运定制化,错位发展

 

改变传统客运站到站的运营模式,进行客运定制化,与高铁错位发展,提高出行服务水平,提升客户出行体验,满足人们“门到门”的出行需求。如开通机场专线、高铁接驳、医院专线、购物专线等等。针对高铁对传统班线客源的竞争,实行与高铁错位发展的战略。针对高铁的运营时间和运营线路以及自身客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适当缩减、合并和变更班次,保证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实行网约车提前预约制,实行“多点→线→多点”的营运模式,尽量满足人们门到门的出行需求。另外,还需加快场外站点选址和布局,以争取获得先发优势。

 

02、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运业务

 

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以客运为核心,积极探索开展旅游专线、旅游公交、旅游包车、旅游租车等业务。围绕站场及站点网络,合理布局设置旅游集散中心,积极同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开展合作,实现接地游、外地游、研学游、汽车文旅运动、包车、租车、公交、专线等多种业务并举,充分利用旅游景点资源开展自身业务。部分有条件有能力客运企业可以在旅运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旅游业务,比如开展旅行社业务、酒店业务、景区业务,抓住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风口。

 

03、发动全员营销,大力发展包车业务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大型企业、厂矿、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随之而来通勤需求也不断增长。企业的上下班通勤、大型社区的往返以及个人的出行需求仍有广阔的市场等待开拓。针对企业通勤和社区往返等业务,公路客运企业可以组建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大力发展通勤、校车、社区以及个人包车业务,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积极占领抢夺市场。同时还可以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推行全员营销模式,鼓励全员参与营销,实行“谁推荐、谁成单、谁获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04、车头向下,择机进行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布局

 

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沟通,通过一县一主体的发展模式,择机推进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在当地的布局与发展,在获取中央财政补贴的同时,争取地方补贴的最大化。在业务推进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如新能源公交车中央运营补贴政策依然不明朗、地方补贴能否及时兑现和支持均等化业务运营等问题,在未来在推进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的布局与发展时需要谨慎对待,可以采取政府购买(TC)模式的区域可开展此类业务。对于已经开展,但是地方补贴无法及时兑现和支持均等化业务运营的地区公司,要及时止损,果断选择退出。

 

05、立足综合交通枢纽接驳,创新“一站式”出行服务

 

贯彻落实国家构建协同融合的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系统要求,在机场、高铁站、码头等交通枢纽设置接驳线路,包括机场(高铁站/码头)—县城—农村、机场(高铁站/码头)—景区等,实现客运零距换乘。同时探索民航、铁路、客运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购票平台实现一站式购票服务。

 

06、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客运信息化发展

 

加强公路客运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和能力建设,推动公路客运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化运营”,通过“自建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打造智慧客运网络平台,加快以客运业务平台化运营为抓手进行客运信息化转型,加强客运业务服务过程智能化,推动形成“一张票、一张网、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体系架构,从资源型向能力型转型,从传统线下站场、车队运营商向互联网综合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

 

07、推动站场商业化改造,真正实现以商养站

 

传统班线客运业务因受高铁、网约车、私家车等替代出行方式影响而导致业务急剧下滑,与之息息相关的客运站场也难逃覆灭的命运。资产庞大难处理、业务收入难提高、运营成本难降低已成了压死大多数客运站场的三座大山,客运站场的改造升级已是刻不容缓。企业可以通过土地置换、土地变性、三旧改造等多种方式与政府协商,采取独立开发委托运营、独立开发和运营、联合开发和运营、对外承包经营等多种模式,针对不同站场的特点进行购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酒店、餐饮等多种业态进行商业改造,盘活闲置的站场资源,真正实现以商养站。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