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出资成立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即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担保行业诞生。经过30年的发展,国内的担保公司从无到有经历四大发展阶段,监管机构经历数次变更,已初步形成“一个主体,两个补充,四级机构”架构,形成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含农村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担保行业风险点暴露,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规范担保行业,担保行业已成为普惠金融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关键金融抓手。《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作为担保行业展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融资担保政府性定位和普惠金融功能;2019年出台《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支小支农主业以及银担合作机制,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严格以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为主业;2020年《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再一次明确聚焦支小支农主业的功能定位。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要求下,担保行业为更好的发挥普惠金融功能,各担保机构聚焦小额分散业务,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业务发展。

 

一、金融科技——担保行业新势能

 

2019年6月央行首次出台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文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要利用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精准发力,发掘释放新动力,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而“十四五”规划对金融科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规划》既强调要用好数字经济,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也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担保行业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存量业务,耦合增量业务。

 

01、金融科技赋能存量业务升级

 

深圳高新投加快构建以“全面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管控金融风险,夯实‘新基建’,构建中台化服务”为建设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创新产品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高新投先后推出“线上保函系统”、“深i小微”等,通过批量化全流程线上作业的方式,提升业务效率,加快审批速度。同时,上线移动服务门户,建成面向客户的APP、微信小程序等,形成业务服务新模式。基于与华为等合作,有序建设大数据平台,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探索,实现业务创新升级。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02、金融科技耦合增量业务升维

 

中证信用通过科技赋能,耦合信用服务业务,延伸信用服务链条。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中证信用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延展,基于顶层战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能力培养、商业模式变革、风控效能提升5个方面,科技赋能下的全信用价值链商业模式表现出更强的内生增长潜力和产业外扩张力,专利布局集中在数据采集提取、自然语义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等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有机融合信用内评、数据风控、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二、小额分散——担保行业新动能

 

于担保行业而言, “小额分散”与“大额集中”相对应,其两者展业逻辑各有不同。

 

“大额集中”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的债项增信业务,根据不同债项的特点,设置风控策略构建业务风控模型,一般而言风控模型一年内调整1-2次。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2月28日),目前尚有剩余担保额的24家担保机构,担保债项主要集中在公司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担保方面,平安普惠融资担保以近412亿元独占鳌头,其主要借助平安集团内部资源,构建“小贷公司 + 融资担保”ABS 募资路径,除集团内部小贷公司外,积极拓展信托公司资源渠道,开展如个人消费贷款、供应链账款、保理债权等资产支持证券担保业务;金融债担保方面,目前中证信用、深圳深担和中投保为三家开展金融债业务的担保公司。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24家担保公司剩余担保债券主要以城投债为主,中字头担保公司除中合收缩城投债业务外,其余保持稳定;重庆、四川、江苏、安徽的担保公司担保城投债的规模及占比稳定较高,政策性属性很强,且多集中于省内区县级城投。面对当前城投债违约风险,担保机构优化优化区域选择,提升业务标准,持续加强大额集中各类业务的区域深度研究,细化各区域发展战略,把控大额集中业务风险。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小额分散”业务主要包括非融担保、数据风控等业务,由于业务主要To小B或小C(非融业务有部分政府采购客户、大型工程企业),其风控策略受市场、客户等影响较大,且需要典型场景支持,故其风控策略需要灵活的调整机制,一般而言一周需要调整1次。盘点国营、民营担保机构,目前“数据风控式小额分散”业务已成为担保机构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其开展方式一是自建平台/服务类,如中证信用推出“融担云”,二为合作类,比如深圳担保集团与腾讯云、平安银行合作。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01、风控之界:小额分散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调整方向

 

《融担条例》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防范风险”,就奠定了我国担保行业展业的主旋律。而近年来,担保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代偿项目频发,担保业务逐步小额分散化,小额分散业务也成为了担保机构的调整方向。

 

根据《北京市融资担保行业代偿分析报告》,从主要担保机构历年代偿金额分布来看,2018年单户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代偿金额占比跃升至近40%,2019年60%,2020年67%;从主要担保机构代偿率分布来看,500万元以下小额项目从历史上看始终占比较小。正略认为:

 

一是融资额度小的项目,实际控制人配合担保机构处理问题的意愿较强,而融资额度大的项目,实控人的还款意愿已经不是解决债项风险的关键因素;

 

二是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决策灵活,转型成本和转型难度小,在政策波动大的背景下反而风险较小;

 

三是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逐年加码,融资环境趋好,而大中型企业高杠杆的运营模式不可持续。

 

基于以上,从代偿角度来看,北京市近年来代偿项目500万元以下的占比低、代偿率低,从风险控制角度,小额分散也是担保机构努力调整的方向。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02、他山之石:小额分散不仅聚焦担保业务,担保机构逐步延展数据风控业务

 

当下金融科技席卷整个金融业,对各类金融业务强势赋能,担保行业也不例外。小额分散因其对接“大量散户”的特点,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平台化展业渠道,就成为当下各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的核心赛道之一。如某担保机构积极拓展主动风控业务,其主要分为有主体兜底的主动风控业务、有场景支持的主动风控业务以及以数据支撑的主动风控业务三大类别:

 

有主体兜底的风控业务主要以反欺诈规则为主构建模型,以C端一二线平台合作业务为主;

 

有场景支持的主动风控业务需关注核心环节并自主设定风控规则,依托场景支持;

 

以数据支撑的主动风控业务需借助技术支撑,接入主流数据并完善风控模型,主要先以联合建模的形式开展B端、C端业务。

 

当前,因担保机构的金融科技力量有限,大多数担保机构选择合作的方式,不论是场景合作,如中投保借助平安银行汽车消费场景开展担保业务,还是风控模型合作,如微众信科“科企贷”智能风控方案,已成功落地应用于高新投等,通过借助外部场景、外部技术等方式,可帮助担保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小额分散业务,实现多方共赢。

 

金融科技耦合担保生态,小额分散重塑担保业态

 

三、展望未来——担保行业新发展

 

“十四五” 我国将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创新成为“新驱动”,“二十大” 提及普惠金融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等,均为担保行业带来多重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同时,金融业数字化升级提速加档,金融科技赋能资本市场转型、深度影响担保业务模式,行业头部担保机构向科技化转型。未来,“金融科技”、“小额分散”将成为担保行业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将持续显现。金融持续进入严监管周期,各金融细分领域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严格,服务实体企业、防范金融风险、聚焦主责主业成为了金融类企业开展业务的核心要求,业务创新与规模发展难度进一步提升,而金融科技的持续赋能将有效推动包括担保行业在内的各金融行业的创新升级。

 

小额分散业务模式将逐渐明朗。当前,各担保机构的小额分散除传统业务外,均在积极探索新的展业逻辑,不论是主动风控还是限额风控,通过“十四五”的发展探索和金融科技的持续注入,未来各担保机构的小额分散业务模式将更加明朗,必将推动担保行业实现再一次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