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前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先导性以及战略性,为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公路运输作为交通领域基础建设之一,在综合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在国家公路投资建设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路桥工程施工类企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类型

 

按照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将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分为以下三类:

 

(1)特大型、全国性企业,比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及其下属路桥工程施工企业;

 

(2)各省市从事路桥工程施工的国有企业,比如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3)各省市民营路桥工程施工企业,比如重庆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融资难:公路建设需求日趋饱和以及道路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日益递减,导致政府以及各企业主体对交通项目的投资意愿持续下降。

 

招工难: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类的企业对体能和精力要求都比较高,现有工人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但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受到青睐,导致了传统施工行业出现“招工难”。

 

成本高:社会基本工资水平的提升拉高了整体人工服务费用的平均水平,社保入税政策的实施也提升了用人成本;大宗建筑材料价格整体上涨导致施工成本的大幅提升。

 

效率低:传统建造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各个主体相对独立,存在“行业割裂、过程分割”的现象。该种生产运营模式下,信息共享存在限制、沟通存在障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低下。

 

污染重:传统建造业造成的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等对环保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其中建筑扬尘、废弃物和噪音更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趋势

 

01、整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增强

 

“十四五”时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倡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现有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匹配程度逐步降低以及居民对交通出行的要求日益增高,交通领域数字化、智慧化升级面临新的机遇。

 

02、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过渡

 

现阶段大部分路桥工程施工企业一方面在生态协同、能力协同、资源协同三个维度上进行现有业务组合的多元化发展尝试。以“人才+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对传统建造业进行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建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金融”的业务布局提升投融资能力,通过实现资本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循环流通促进各细分领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产融一体化。

 

03、大力推动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的研发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下,环保、节能、性能优良的新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已成为主流,通过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实现建设过程低排放、低能耗以及高效益。利用新技术驱动工程管理,推动建造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利用新技术助力建造材料革新,推动绿色节能体系的构建。

 

04、产业链不断延伸业务发展多元化

 

在我国路网建设逐步完善的前提下,部分路桥工程施工企业以现有业务为核心,沿传统交通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拓展,向上拓展了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咨询,工程器械以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及销售等业务,并在传统的建设施工环节引入高新科技技术,最大程度的用机器建造代替人工生产;向下大力发展了以公路为依托的衍生产业,包括公路周边土地资源开发、停车场建设、服务区运营以及餐饮酒店等。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部分企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及经营方面进行了业务布局。

 

05、加速重组整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资产、高负债是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突出特征。规模小、资质差的企业往往由于建设期垫付资金量大而对企业日常经营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不断被淘汰、收购,行业竞争主体逐步向资质优、装备新、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集中。部分省份公路建设由少数几家交通类国有企业运营管理,形成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这种格局加快了公路行业国有企业重整组合的进程,通过兼并重组和对外投资等方式寻求高质量发展。

 

06、“交通+产业园”发展新模式

 

交通产业链具有“链长、链宽”的特点,涉及主体较多、业务流程复杂、建设周期较长、部分领域专业壁垒较高。“交通+产业园”的新模式主要是通过打造空间载体、立足传统业务、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将上下游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园区建设打破企业之间的边界概念,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提高合作效率,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的产生。以产业园为依托的发展模式能够使技术、资本、信息最大程度实现共享。

 

07、行业地域壁垒逐渐被打破

 

由于省际规划等因素,公路建设企业地域壁垒明显。如今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省内公路建设趋于完善,对于路桥施工类企业来说市场份额日益减少。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众多交通类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去”,积极参与到其他地区的公路建设和管理运营中,比如招商公路建设超大规模、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营集成系统业务,深圳高速公路集团参与建设湖南省长沙环路以及湖北的武黄高速公路等,行业长期以来的地域壁垒在逐渐被打破。

 

五、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特征

 

01、多元化

 

当前建造业整体处于发展缓慢时期,一是由于市场趋于饱和;二是来自于客户需求的改变,逐步由单一的生产建设需求转向一体化服务。着眼于企业的自身成长以及外部环境,建造类企业不断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一方面打造“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发挥链主地位,通过兼并、收购相关企业实现上下游业务拓展,其次是打造“横向联合体”,通过兼并收购、合作、混改的方式向其他细分领域进行延伸,实现跨界整合发展。

 

02、智能化

 

智能交通是借助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自动驾驶等智能车辆技术,以人车路环境的全面精准感知及智能决策为核心,通过人、车、路环境的互联与协作而构建的具有时效性高、数据容量大、成本低、精度高、全链条的数字化系统。随着交通智能技术的发展,交通工程配套产品的监测也向着连续、实时、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等。围绕智慧交通国家战略,交通工程配套产品整体向着“产品智能化”方向发展。

 

03、创新化

 

企业的智能化和创新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首先,公司管理模式需要紧跟政策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不断做出修改以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由金字塔式管理逐渐向扁平化管理过渡,打破职能部门之间业务壁垒,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数字化平台的效用最大化;其次,业务开展模式上进行不断革新,由单一的线下业务向“线上+线下”的双平台模式进行转换,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追踪,为个别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六、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模式

 

以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现有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产业闭环。

 

主业带动辅业、辅业促进主业: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为主业,以沿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的延伸升级包括规划设计、原材料生产、交通资源开发等为辅业,同时实现跨行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主业所带来的资源、资本以及市场,推动辅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辅业反哺主业的经济循环闭环。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