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客户在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中的实践心得,总结汇总成本篇文章,仅供参考。
一、改革背景
从国企改革趋势角度,近些年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关于国企改革包括三项制度改革相关指导文件,通过改革方式,希望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拔方式,健全以业绩为导向的优胜劣汰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完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推进工效挂钩,加快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
二、三项制度改革内涵理解
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改革的内容是“员工能进能出”,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
从改革实践深入理解,三项制度改革是立足于组织机构、员工结构、薪酬分配、激励体系、劳动制度体系、人事制度体系的变革与完善,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员工职位体系,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用工机制,以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打破“平均主义”的固有思维,完善薪酬绩效激励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规范管理,逐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待遇能升能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提高人力资本效益与效率。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与员工“双赢”。
三、改革方案设计
三项制度改革中劳动、人事、分配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一体化的。通常三项制度改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改革实施方案》、《竞聘实施方案》、《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管理办法》、《部门职责说明书汇编》、《岗位职责说明书汇编》、《薪酬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绩效考核方式及指标库》、《职级管理办法》等。
对于人事制度,主要是实行岗位公开竞聘,制定《竞聘实施方案》。
对于劳动制度,主要是建立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制定《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岗位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部门职责与岗位说明书体系,明确各级岗位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等内容。
对于分配制度,主要是将薪酬与个人绩效、公司绩效挂钩,完善薪酬分配机制,适度拉开不同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充分体现薪酬分配的价值导向,建立《薪酬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制度体系及《绩效考核方式与指标库》。
通过岗位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引入竞聘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配套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规要求框架下,建立员工能进能出机制。通过薪酬体系设计,建立职级化的薪级薪档机制,结合岗位价值,建立差异化、职级化薪酬分配体系。加上全面定性/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定性/定量绩效考核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方式,目前三项制度绩效考核指标库已经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内容,对职能部门的考核,也可以做到量化考核,如党群、纪检、综合行政等,都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绩效考核得分应用上,还会建立一定比例的末尾淘汰制。
四、落地实施成效
通过对黑龙江、湖北不同地区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对比分析,虽然不同地区对三项制度改革诉求是不同的,但三项制度改革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充分结合国企改革工作实际情况,主要区别在于企业管理不同需求侧重。当需求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那么改革实施侧重点就在竞聘及岗位管理等。当需求侧重点在于解决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问题,那么改革实施侧重点就在于岗位、薪酬、绩效体系设计等。当需求侧重点在于解决员工能进能出,那么改革侧重点就在于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制度、任期制、晋升周期、招聘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三项制度改革方案设计是基础,辅导落地实施是三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方面需建立完整的改革实施步骤方案,另一方面,相关改革细节内容,如薪酬调整、制度发布等,都需要走合法合规的组织程序,过程中模拟实操实践,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决策会(党委会/董事会)、职代会等组织程序,进行公示,最终形成制度办法下发执行。
五、三项制度改革实践与应用心得感悟
三项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强调业绩贡献导向,建立差异化薪酬,以奋斗者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
在改革实践中,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盘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形成一种干事的工作机制和氛围,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在复杂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紧跟建党百年的历史潮流,打破卡脖子的技术壁垒,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一份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