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模式与路径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仍有增无减,即使是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制造业仍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于中国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连续12年无可撼动。

 

然而,中国制造业却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制造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多停留在低技术层面,且多聚集在低附加值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交付、服务能力还仍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多数传统制造业还面临着人口红利削减、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的利润降低困境,难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或是在以高新技术、高质量服务为导向的市场中,因缺乏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能力,而无法在众多制造型企业中突破重围,“杀”出一条冠军之路。

 

当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全球产业演变的重要特征。我国制造业也要加快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二者融合程度,促使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新形态和新趋势。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无可替代,重振传统制造业、寻求新突破口势在必行。传统制造业若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走上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的道路,重构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增强产业控制力,以此来突破现下所面临的重重困境。

 

一、从传统生产制造到服务型制造再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仅占整体的三分之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约占三分之二。传统制造业多数仍以生产加工制造为主,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设计与服务能力都相对薄弱,无法产生高附加价值,只能以生产制造带来的低水平利润维系企业发展。在附加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才能持续发展。因此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是提升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传统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模式与路径

 

当前多数传统制造型企业寻求转型发展,服务化逐渐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中包含的服务成分逐渐增加,制造业的产出从原来的单纯提供物品或物品附加物转变为提供包含物品和服务在内的方案。服务型制造转型成功后在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企业竞争力。

 

而当更多的企业都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成功后,企业原本建立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产品本身利润率低,服务内容同质化,企业间竞争加大,服务型制造企业又将要寻求更广阔的出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是服务型制造企业发展转型的最优解。转型成功的制造企业已不再是产品提供商而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其在价值链上的优势,提供不依托于自身产品的专业服务。企业专注于洞悉与深挖客户的潜在需求,利用其完整、强大的服务能力与运营体系帮助客户解决复杂的问题,最终将“一揽子”工程、“一站式”解决方案和实施成果交付给客户,客户只需要提出需求,即可获得已实施完成的工程。这些服务主要是帮助其提高竞争力、效率或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为客户创造远超其预期价值的目的。

 

因此,传统制造型企业发展转型路径为:传统型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传统型制造、服务型制造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比较

 

传统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模式与路径

 

01、服务型制造

 

制造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和商业发展模式,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份额,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仅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传统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模式与路径

 

(1)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最终形态为有形的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以及产品所附加的服务,服务包括后维修服务、个性化设计服务等,服务在最终产出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2)以下游企业B的需求为最终导向进行生产制造与服务提供,当下游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对于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不够及时、充分,仅以下游企业B的需求作为导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为下游企业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包括定制生产、定制服务系统等;整合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产品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品牌运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运用更多信息技术提供增值服务、便捷交易等。

 

02、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制造业企业整合产业链上现有资源,站在客户视角考虑,从产业链全局考虑,基于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向其提供包括对接需求、研发设计、备品备件、远程运维等全产业链总集成、总承包的“一揽子”服务。

 

传统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模式与路径

 

(1)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最终形态为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本身已不作为最终为客户提供的核心亮点。

 

(2)以下游企业B的客户——下游企业C的需求为最终导向,充分把握下游企业B与下游企业C的需求,并将其融合至系统解决方案内。下游企业C的需求实际是下游企业B的重点关注内容,在满足下游企业C的需求时也间接满足了下游企业B的需求,也使企业A能更加精准把握住整体下游市场发展动态。

 

客户订单数额不稳定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订单数额会随市场波动情况而变化。但企业如果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提高营业额而不断增加产能,那么在阶段性放量之后,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作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制造企业A,关注终端下游企业C的需求,能对市场变化做出更加灵活、及时的反馈。

 

(3)制造企业A掌握核心制造能力,将其他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整合自身资源,整合全产业链能力,为下游企业B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其一切发展需求,实现“EPC”、“交钥匙”解决方案,并为下游企业B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解决其后续问题。

 

三、系统解决方案转型的模式与路径

 

传统制造企业若想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需提升以下四大方面的能力:

 

01、提升基于需求设计的增值服务

 

需求管理:结合行业研究、大数据分析对客户需求进行全方位解读,与客户充分沟通,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客户参与到解决方案从设计到落地全过程中。

 

设计服务: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服务等领域的研发设计,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贯穿全价值链的综合设计服务。

 

定制化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增强客户体验、大数据挖掘、在线设计等方式,在生产柔性化改造基础上,对标准化模块化零部件做动态重组。

 

02、提升基于效能的增值服务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在线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与处理、远程维护等售后服务。支持线上业务查询、零部件采购、服务咨询等。

 

信息增值服务:利用网络技术拓展产品服务,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集成和协同运营。为客户提供以产品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03、提升基于交易便捷化的增值服务

 

供应链管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供应商的点对点合作,加强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市场响应率。

 

金融融资服务: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缺乏资金的用户提供消费信贷、融资租赁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

 

04、提升基于集成整合的增值服务

 

系统解决方案设计落地能力:发展解决方案设计能力,与提供商发展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集成服务,包括需求诊断、开发设计、产品制造、设备集成、工程建设、专业维修等全价值链服务。

 

四、系统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01、陕鼓集团1+7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陕鼓不断探索创新,力求从传统生产型制造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型。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基于对用户隐形需求的分析,陕鼓秉承“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价值观,不断创新服务技术和服务模式新,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边界。

 

陕鼓已形成了'1+7'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为核心支撑,构建了陕鼓的七大业务能力体系,全面促进了EPC、服务、设备、运营、智能化、金融、供应链等业务的发展,形成'专业化+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专属于陕鼓的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核心能力。

 

陕鼓核心能力的构建,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使其成为中国制造型企业深化转型的标杆。

 

02、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面向政府和政企用户提供“感知+数据+认知”的城市级整体解决方案,综合运用智能物联、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技术优势,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社区运营等行业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政府内部管理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

 

海康威视还通过数字化和深度学习体系助力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的全周期数字化。此外在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应急指挥等业务领域提供大应急、大安全、全灾种应急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在教育、医疗、文旅、地产、金融、能源、数字乡村等领域场景,通过智能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提供智慧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融合业务场景诉求,协助各业务提高管理效率、升级服务。

 

五、结语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制造企业要追求更高的利润、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而是要以服务化手段创新优化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产品定制、研发设计、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争取在高附加值环节获取高额利润,加快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筑企业竞争新优势。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