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行至何处,走向何方

 国有企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力量之一。2016年7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谈到,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全面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高速健康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也是做好收官行动和探究未来部署的关键之年,下一阶段国企改革将朝哪些方向发展呢?

 

一、国企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世界进入新发展格局

 

如今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动,中国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世界政治格局的悄然转变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巨大变化,诸多因素共同形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肆意蔓延加速了这个局势的演变,两者相互叠加,未知的不定变数明显增多,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逐渐赶超、发达经济体仍有相对优势的“东升西降”“西强东弱”国际态势下,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治矛盾和冲突与中国稳中有进的治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利用好市场规模的巨大优势和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系统的畅通性,最根本的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

 

可见,在新发展阶段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大历史愿望的过程中要肩负新的使命和责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国有企业要全面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带动和牵引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国企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竞争与发展同在

 

01、国内环境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任务中必须担起战略支撑的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期战略目标是通过内循环逐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地位,过程中关键要解决两大问题:国内供给升级和国内需求释放。这要求国有企业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提升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以实现国力跃升、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02、国外环境

 

在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增强、保护主义肆虐的关键时期,中国需要坚持加强加深对外开放的水平,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合作。这为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开放国际合作要求国有企业在稳步提升金融实力、打破科技技术垄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回顾

 

01、成果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精准落实的基础上使党及党组织在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更加明晰。在健全公司治理、市场化选拔聘用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全体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转机制的重要作用、三项制度改革大范围破冰破局、人才激励和创新效果不断提升等。

 

此外,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资监管体制日益成熟,设立和优化劣质企业退出机制,推动资产盘活止损,国企发展活力和动力迈上新台阶。做到了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大格局加速形成;监管职责定位更加明确;监督方式持续优化等。

 

其次,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国资国企加快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其中,中央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上的调整组合和业务上的专业化整合,让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更加有力。例如,围绕“主业”实施改组,在产业链的中高端布局,各地区的一体化步伐持续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间相互加强合作创新。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着力推进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区块链等)的建设,加大了对新型通信基础设施(5G和千兆光网等)的建设投资。

 

最后,在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重心,收获了更强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显著。可以看出,“科改示范企业”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领头雁”,再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紧迫感和必要性的国有高新技术型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改革赋能支撑和奠定了专业基础。培育“策源地”和“链长”迈出实质性一步,第一批策源地企业和链长企业实现认证,加快出台推动国有企业孵化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文件。

 

02、未达预期之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不少进展,但也仍存在一些未达预期之处。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改革仍存在不平衡、穿透基层一线不够、部分重点改革任务形到神不到、改革质量和实效仍需提高等突出问题。例如,企业的竞争活力尚有待提高;部分改革政策和措施未能在基层企业有效落实贯彻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公司治理方面,怎样更加明确划分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如何推动公司章程和议事程序的个性化设定,形成更加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国企转变为真正有自主性的市场实体,仍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重要“关卡”。

 

在优化经济布局方面,专业化整合在广度深度上仍略显欠缺,导致业务较为分散,产生相对明显的重复投资现象,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对控股混改国企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难点,也是最明显的问题、最突出的弱项。目前仍面临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真正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面临一些隐性障碍、对相关改革措施的意义和影响缺乏深入理解领悟、民营资本在进入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产权保护不到位、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无法有效实现深度融合。

 

四、国企改革的未来方向展望,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做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01、方向展望

 

“切实担负起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使命”这是我们党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多次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危机,特别是这次战疫行动中的经验所得出的深切启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结合新发展局形势赋予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新的光荣使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带领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做出表率,从而更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同时,回顾我国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经历,不管经济发展到哪个层次,不管国内外局势如何变动,国有企业都是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进程中起着独一无二的“压舱石”作用。

 

因此,“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做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是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可行方向。

 

02、思路设想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也是开展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消费和投资两大内需恢复偏慢、产业产品升级所需要的关键零部件外部供给紧张、居民与企业等微观个体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减弱的三重困境。

 

从需求角度来说,居民消费受到持续多发的各地局部疫情影响,仍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投资稳定增长。

 

从供给角度来说,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部分“断点”“堵点”,企业综合成本依然呈攀升态势,下游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从预期角度来说,全球疫情发展趋势仍存在较大变数和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存在不稳定的风险,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会随之出现一定波动。

 

因此,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加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要引导改革到实处去,确保改革方案成色和实施效果。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必须推动改革往实里走、往深处走。

 

综合考虑上述背景,提出以“勇担社会责任,稳中求进,全面走深走实”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后的工作思路。

 

03、实施路径

 

以“补短板强弱项→稳固成效→调动积极性、提升活力→监督考评机制”为实施路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国资国企改革将开启新征程,结合我国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态势和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对国企改革路径提炼出四个关键因素。首先是要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核心问题,解决主要突出矛盾,力争在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破解矛盾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其次是稳固改革成效,继续平稳推进改革发展,坚持不改变方向、不偏离道路、不减弱力度的原则,新时代改革开放不仅要走得稳更要走得远。第三是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企业发展动力,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同时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释放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最后是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和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立足强化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需求,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构建相关监管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是确保改革秩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保障。

 

04、具体举措

 

为更好地落实国企改革各项要求和目标,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未来一段时间内需延续开展的改革措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不移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以更大力度扎实推动国资央企提质增效、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继续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运转有效的决策议事机构,明晰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任务分工和权力与责任。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坚持混改规范有序运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促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持续推进战略重组,优化资本布局提升经营效率。加大力度推动实施结构调整和“瘦身健体”,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需继续深化开展的改革措施。为了更好地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潮流,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推动经济增长,国有企业需要从推动党建和国资监管体系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党建、促监管,切实提升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度推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整合过程。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持续深化示范党支部、‘党建+’等有效载体,为改革穿透基层提供组织基础和政治保障。

 

全方位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的监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需根据时代背景变化而新增的重点工作。未来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的重大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企要找准定位、把握奇迹、调整战略,通过强化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着力形成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企业优质增长,更进一步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和保障功能。

 

加强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不断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增加研发支持经费,全方位培育、吸纳、用好人力资源;健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间深度融合。

 

本文通过回顾2020年以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工作成绩,重点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全面分析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国企改革未来重点方向与思路,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推进举措,以期能够在新的国际国内复杂局势与环境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定位贯彻落实,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助力我国综合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提升。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