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为什么要构建大风控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面对惊涛骇浪的外部环境、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压力时,地方国企在风险管理层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大风控体系,有效提升国企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地方国企在风险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风险识别不足。部分地方国企存在着对风险的识别不足的情况,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导致难以及时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地方国企的风险管理体系可能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风险无人负责,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是风险评估方法可能不够科学有效,往往依赖经验判断,不能全面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三是风险信息共享不畅通,使得风险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影响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四是大部分地方国企尚未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对风险管理评价内容、标准的设置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缺乏清晰、统一的认识。这导致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难以量化,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内部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容易造成内部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

 

人才队伍短缺。一些企业缺乏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导致风险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挑战。

 

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预警测试、沟通报告等工作的信息化要求。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手段,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外部合作不足。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与外部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与交流,无法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国家出台风险管理相关政策

 

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国家对风控要求的政策进一步明朗。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首次提出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完善中央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内控体系有效性。提出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地方国企为什么要构建大风控体系

 

三、地方国企构建大风控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构建大风控体系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的风控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并降低风险。虽然建立风控体系可能不能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业绩上,但它能够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减少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声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成本。

 

完善的风控体系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与风险紧密相连,只有通过完善的风控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完善的风控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构建大风控体系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决策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减少内部管理风险。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企业内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高对市场、财务等方面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及时预警和应对各种风险。

 

拓展外部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