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公司”:政企协同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以政府主导、企业执行为特征的“政企合一”体制,正加速向“政企分离、协同高效”的新型治理格局转型。开发区的发展重点已从“要素驱动、规模扩张”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内涵提升”。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推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构建权责清晰、运作高效、共建共赢的“管委会+公司”体制,已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管委会+公司”机制的时代演进

 

开发区建设初期,“管委会+公司”模式呈现“政企合一”特征。管委会既是行政管理主体,又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集规划审批、土地出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多重职能于一身。平台公司则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融资开发等具体任务,是政策意图的延伸与落实者。这一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极大地提升了决策效率和执行速度,为开发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模式的另一面是其行政色彩浓厚、市场化程度有限,导致企业自主经营能力不足、资本运作手段单一、创新活力相对受限。

 

随着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聚焦规划引导、政策制定、要素配置与监督管理等核心职能;平台公司则专注于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城市服务与资本运作,成为区域经济运行发展的关键载体。政企关系由“行政命令型”向“政策引导+市场执行型”转变,形成了“政府定方向、企业抓落实、市场来验证、成果再回馈”的高效协同闭环,为开发区实现体制机制重塑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协同机制建设的关键难题

 

尽管改革方向明晰、改革效果显著,但在实际运行中,政企协同仍面临诸多具体堵点。

 

一是政企开发节奏不统一。管委会侧重区域整体建设与政策落实,企业更关注资金平衡和投资回报,政企间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开发推进节奏错位。

 

二是资金结算渠道不畅。企业难免承担大量公益性开发与服务任务,缺乏及时结算与合理补偿,形成“任务先行、资金滞后”的常态。

 

三是招商协同机制薄弱。政企多头招商、信息割裂、项目跟进脱节,缺乏统一统筹和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城市服务资源分散。公共事务与经营性资产分散在不同部门,授权机制不完善,政企协同难以实现一体化、市场化运营。

 

五是产业投资活力不足。财政引导有限、招投脱节、投后管理薄弱、风险容错机制缺失,削弱了资本运作效率与产业培育效能。

 

三、各地开发区改革实践的启示

 

近年来,多地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机制创新经验:

 

一是以清单管理推动“政企分离”。通过建立业务清单与授权清单,明晰管委会与平台公司权责边界,实行管运分离、授权经营。例如肥西经开区、赣州高新区等地将政府监管与企业运营分开,形成政企协同、高效运行的体制模式。

 

二是市场化结算实现“资金闭环”。例如珠海金湾区、郑州高新区等地建立规范化结算机制,推行“绩效付费、增量取酬”模式。通过以经营性收入替代财政补贴,构建财政资金与开发收益挂钩的资金闭环体系。

 

三是招商统筹强化“专业协同”。例如北京亦庄经开区组建专业化招商公司并实施绩效考核退出机制,常州高新区建立招商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政府统筹-企业协作-部门联动”的全域招商格局。

 

四是城市服务一体化提升“运营效能”。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实行市政、环卫、绿化、停车等业务统一管理;武汉东湖高新区引入智慧平台建设与数据运维,打造智慧城市运营闭环。

 

五是产业基金引导“资本聚能”。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母基金+子基金”体系,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财政引导与市场投资的协同放大。

 

六是风险容错释放“创新活力”。例如广州开发区实行差异化容亏率与尽职免责机制,苏州、合肥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科技投资提供保障,推动专业化投资决策与资本活力释放。

 

四、构建高效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结合正略咨询众多项目服务实践经验,构建高效“管委会+公司”机制,可从六个方面推进:

 

01、明确功能定位,重塑权责边界

 

建立“权力清单、授权清单、协同清单”三张表,厘清管委会与平台公司的职责界面。管委会聚焦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管服务;平台公司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资本运作,实现“分工有界、协作有序”。

 

02、畅通资金结算,形成财务闭环

 

建立专职结算机制和项目台账,推行“绩效付费、以效定支”的市场化结算模式。财政资金与开发收益挂钩,形成“建设-结算-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03、优化招商机制,强化政企联动

 

推动招商职能专业化运作,政府负责规划统筹与政策设计,平台公司承担项目筛选、客商服务与落地执行。通过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实现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04、统筹资源整合,提升国资效能

 

通过资产划转、特许经营、打包授权等方式,将可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资源交由平台公司统一运营。建立绩效考核与资金支付挂钩机制,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05、以投促产联动,推动产业协同

 

构建“招商-投资-服务”闭环机制,推动招商项目与产业基金深度结合。通过股权合作、基金共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产业建设,强化“资本投向产业、产业带动资本”的双轮驱动。

 

06、健全运行机制,保障高效协同

 

建立联席会议、专项工作专班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行“双向交叉任职”,实现政策制定与市场实践的实时互通。构建“战略协同-中层衔接-执行沟通”的三级联动体系,确保政企协同高效顺畅。

 

五、结语

 

“管委会+公司”模式的创新,不仅是管理体系的优化,更是治理体系的重塑,它标志着开发区从“要素驱动”迈向“制度驱动”,政府由“管理者”变为“赋能者”,平台公司由“执行者”成长为“合作者”,共同构建政策效能与市场效率并重的现代治理体系。未来,随着政企协同机制的持续深化,开发区将在更高层次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升级与城市能级提升的“三重跃升”,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