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市场化灵活用工管理策略

中央企业在面临多元化发展人才结构性紧缺、国务院国资委对于企业工资总额管控日趋严格等背景下,打造“自有员工+灵活用工”联合作战团队,按照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招引理念,系统建立完善企业市场化灵活用工管理机制,提高自有员工及灵活用工人员综合效能,当前已成为普遍选择。正略咨询结合服务央企市场化用工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央企灵活用工管理的普遍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一套体系化的建设思路与策略。

 

一、央企灵活用工管理普遍问题

 

01、灵活用工需求不明确

 

需求部门对自身业务流程缺乏深入剖析,不了解哪些环节适合灵活用工。同时,缺乏对不同岗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的精准梳理,导致无法准确列出所需灵活用工人员的数量、类型及具体工作任务,影响后续招聘与工作安排。

 

02、灵活用工费用标准不清晰

 

子企业灵活用工形式多样,工作任务的复杂性、时长、难度各不相同,费用及结算标准不清晰且缺少统一管理,易进一步导致难以确定合理的小时工资、项目报酬等标准,引发与灵活用工人员的纠纷,增加用工成本和管理风险。

 

03、灵活用工人员缺乏有效激励

 

灵活用工人员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归属感较弱,常规的晋升、福利等激励手段对其适用性有限。企业外协人员主要属于中低端劳动力群体,目前普遍缺少有效激励手段,难以持续激发灵活用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导致人员流动频繁,稳定性下降。

 

04、灵活用工与正式员工协同机制不健全

 

在工作方式上,灵活用工人员工作时间和地点更灵活,与正式员工存在差异;在文化融入方面,灵活用工人员对公司价值观和文化了解不足;目前企业同样普遍缺少相关的协同工作流程与协同机制。

 

05、用工模式缺乏管控造成违规风险

集团对子企业“劳务外包”“劳务派遣”等用工模式普遍缺乏具体的性质界定和管控监督标准,子企业做法不一、管理随意,实际用工过程甚至存在“假外包,真派遣”等重大政策违规风险。

 

二、市场化灵活用工体系建设思路

 

01、定位升级:从“用工管理”到“生态运营”

 

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引领,在统筹效益、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构建企业“内部员工+外协人员+生态伙伴”三位一体的业务作战团队,打造协同共生的用工生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02、管控核心:从“工资总额”到“人工总成本”

 

企业对人工成本实施全价值链进行精细化管理,管理范畴覆盖正式员工与灵活用工群体,依据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业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用工数量。将人均产值、人均利润、人工成本利润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核心标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效能。

 

03、权责落地: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

 

总部适度下放管理权限,简化管理流程,加强用人单位自主权,用人单位享有灵活用工选择权、使用权,同时承担管理、考核激励等职责,进一步提高灵活用工管理的效率与灵活性。

 

三、市场化灵活用工体系建设策略

 

01、构建多元灵活用工矩阵,精准匹配业务需求

 

聚焦企业多元化新兴业务发展与市场化改革需求,健全商业智库专家、市场拓展顾问、基础支撑服务、项目制用工和在校大学生实习等类型灵活用工品类管理,形成全周期、多维度的人才供给体系。

 

02、建立差异化考核激励体系,强化价值创造导向

 

针对不同用工特性,设计“指标分层、方式分类、周期适配”的考核激励机制。如:商业智库专家侧重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和商业模式落地效果;市场拓展顾问侧重非股东业务签约额、重点客户覆盖率;基础支撑服务侧重服务质量及响应速度。

 

03、完善人工成本管控机制,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从经营高度认识人工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将灵活用工成本纳入企业“总人工成本”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根据需要灵活调节灵活用工与正式人员配置比例,优化用工结构,提升人工成本价值分析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经营质量改进。

 

04、增加外围人才储备,强化生态支撑发展

 

将市场化灵活用工作为企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视外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形成一支稳定、高质量的灵活用工队伍。通过定标准、细评价、促成长识别人才,建立优质人才储备库,形成外围人才生态,实现灵活用工在不同业务间的灵活配置,为社会化招聘提供备选人才,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

 

05、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筑牢合规管理底线

 

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用人单位需要明确各类用工模式的法律边界与合规要求,严禁核心业务外包,杜绝“事实劳动关系”风险,所有合作协议须经法务部门严格审核,确保符合《劳动合同法》《民法典》及公司相关规定。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应关注过程管控,细化流程、规范操作、明确风险点、做好风险管控措施。

 

总之,市场化灵活用工不仅是短期的人才补充手段,更是央企构建多元组织、激活人才生态的长远战略。通过系统化的体系建设,央企能够实现“自有核心人才”与“外部弹性用工”的优势互补,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稳健前行。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