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届四中全会看中央企业“十五五”品牌工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导我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统筹部署下,大部分中央企业正在编制“十五五”品牌建设专项规划,如何在其中承接和贯通全会精神,是当前央企品牌工作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建议》历史方位、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五个方面出发,解码分析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央企品牌建设的贯通逻辑。

 

一、从历史方位看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品牌建设做出“三个转变”等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强调“强化品牌意识”“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为中国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出台政策指导文件,强化品牌督导考核,组织实施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中央企业品牌工作基础普遍增强,但整体国际影响力与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距离“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明显不足。2025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万字解读《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详情查看正略咨询官微),对中央企业品牌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显加强对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考核督导力度,提出把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10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十五五”规划工作座谈会,要求中央企业准确把握积极进取总基调,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在“积极进取”总基调下,中央企业需要把品牌建设放在全局工作中更突出的位置,将品牌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进一步加强品牌组织保障和资源投入,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为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的崛起注入央企力量,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品牌支撑。

 

二、从发展环境看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面临复杂多变发展环境,中央企业需要聚焦履行国家战略使命,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品牌,增加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品牌越来越成为企业穿越经济周期、规避内卷式竞争的确定性来源。中央企业作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可以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厚积高价值品牌资产,更好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全球品牌竞争,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安全支撑能力发挥品牌杠杆作用,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内外部环境。

 

面临复杂多变发展环境形势,中央企业要更加注重增强品牌价值创造能力,深度参与构建中国品牌话语和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4年5月中国品牌日期间,国务院国资委推出“中国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2025年11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新华通讯社共同发起的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企业品牌价值TOP100》榜单、《2025中央企业品牌价值报告》和《2025中央企业品牌价值TOP60》榜单,其中中央企业品牌价值报告是历史上首次发布。笔者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品牌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构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按照“中国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形成的标准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中国品牌建设话语体系的国际声量,和更多中国企业一起,共同改变过去我国国际形象由“他塑”而非“自塑”的状况,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三、从指导方针看

 

《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意见》,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要全方位推进中央企业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流程、全要素、国内国际全覆盖的全面品牌管理,以高质量品牌建设、高价值品牌资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全面融合、坚持创护结合。

 

“十五五”时期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方针,在遵循《建议》原则基础上,更加具象和聚焦。中央企业品牌理念应更多融入“人民至上”理念,注重品牌声誉维护。品牌建设要更加注重品牌业务融合,更加突出品牌价值导向,更好服务于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三个作用”。

 

四、从发展目标看

 

《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意见》设定的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目标:2030年,中央企业品牌引领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强企战略普遍实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不断涌现管理科学、贡献突出、要素鲜明、价值彰显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中央企业2030、2035年品牌建设目标的时间节奏,和《建议》设定的发展目标高度匹配。“十五五”时期,中央企业要更加关注品牌工作的战略性长期性,把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紧密结合起来,在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中找准品牌定位,持续积累“国之大者”品牌资产,打造出更多管理科学、贡献突出、要素鲜明、价值彰显的知名品牌。

 

五、从战略任务看

 

《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十二项战略任务,其中五次提及品牌。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应和质量、技术、标准、国际化、文化等形成联动策略。十二项战略任务五次提及品牌,相关描述为:

 

“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服务标准和质量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

可以看到,品牌和质量、技术、标准、绿色、国际化、文化等形成了联动描述,这要求中央企业以更大力度实施全员、全流程、全要素、国内国际全覆盖的全面品牌管理。

 

十二项战略任务意味着更多的品牌塑造机会,需要中央企业科学设计品牌架构,加强品牌分层塑造。主责主业、核心功能相关的战略任务,需要中央企业以全球视野打造更加强势的集团母品牌。通过发挥集团母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杠杆作用,更好履行国家战略使命。《建议》中提到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能源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金融强国、贸易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旅游强国十六个“强国”,必然要求中央企业强化打造相应的集团母品牌,在世界品牌之林中代表国家品牌形象。比如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之于“制造强国”,中国交建、中国中车集团之于“交通强国”,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之于“网络强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之于“能源强国”,中国中检之于“质量强国”,航天工业集团之于“航天强国”等。和核心竞争力相关的战略任务,比如强大国内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需要中央企业打造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战略任务,比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绿色转型,需要中央企业打造体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理念的技术族群品牌、产品品牌等,助力开拓增长“第二曲线”。

 

六、结语

 

综上,通过对《建议》历史方位、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五个方面的解码分析,简单总结全会精神和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贯通逻辑:

 

1. 中央企业需要把品牌建设放在全局工作中更突出的位置,将品牌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进一步加强品牌组织保障和资源投入,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为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的崛起注入央企力量。

 

2. 中央企业需要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品牌,科学设计品牌架构,强化分层塑造。中央企业需聚焦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以全球视野打造代表国家形象的集团母品牌,创建更多领创全球的产品和服务等子品牌,更大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技术族群品牌、产品品牌,开辟增长“第二曲线”,增加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

 

3. 中央企业要更加注重增强品牌价值创造能力,深度参与构建中国品牌话语和叙事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意见》,基于“中国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形成品牌价值提升路径,提升中国品牌话语体系的全球声量,共同改变过去我国国际形象由“他塑”而非“自塑”的状况,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4. 中央企业品牌理念应更多融入“人民至上”理念,注重品牌声誉维护。品牌建设要更加注重品牌业务融合,更加突出品牌价值导向,更好服务于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三个作用”。

 

5. 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要形成和质量、技术、标准、绿色、国际化、文化等全要素的联动策略,以更大力度实施全面品牌管理。

 

6. 中央企业要更加关注品牌工作的战略性长期性,把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紧密结合起来,在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中找准品牌定位,持续积累“国之大者”品牌资产。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